水上救生 | |
新闻来源: 更新时间:2018-07-24 点击数:2749 | |
水上救生是指人们在水上活动时发生意外事故时所采取的救助措施,分为静水救生和海浪救生。国外水上救生的发展具有长远的历史,欧洲的许多国家在19世纪末就成立了救生协会,宣传救生知识,改进救生技能,加强救生员的培养,开展救生理论的研究。 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历程,英国、澳大利亚、美国、加拿 大等国家,已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救生管理体系和救生员培养模式。 一、注意事项 造成溺水事故的原因:1.心理原因:指怕水,心情紧张,一旦遇到意外时,就惊慌失措,动作慌乱。四肢僵硬等导致溺水,还有寻死、自溢溺水;2.生理原因:指体力不支,饱食、饥饿,酒后等导致溺水;3.病理原因:指患有不宜在水中活动的疾病的人(如癫痫病者)等下水后引起病发导致溺水;4.技术原因:指游泳技术不佳,或技术失误者出现意外等导致溺水;5.其他原因:游泳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导致溺水。 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情况:1.不小心从岸边、船缘等处落入水中;2.身上浮具脱离,沉入水中;3.游泳技术不佳,在水中遇到碰撞等意外,惊慌失措、动作忙乱;4.突然呛水,不会调整呼吸;5.入水方法不当或对江、河、湖等水下情况不熟悉瞒目跳水;6.过于逞强;7.冒险潜水;8.被溺水者紧抱不放的其他游泳者;9.嬉水时,被人按压等等。 二、提高保护意识 1.熟悉水域、场所和环境 一切进入水上活动场所的人员,必须认真了解本场所的活动环境情况(如本场所是否有人经常在此游泳,水下情况有无暗礁、树头、木桩、漩涡等)。 2.及时呼救意识 在水中活动过程中,如遇到意外或危险时,应迅速、及时地发出求救信号,然后再进行必要的自救处理(当然是在有能力的基础上)。 3.争取时间意识 呼救后,如有能力进行自救,可以采取适当的技术自救。如已经不可能进行自救,则应尽量放松身体,采取仰卧姿势使身体漂浮于水面(继续呼救),争取更多时间,等待获救。 4.靠岸意识 在水中遇险后,如当时情况许可,还是应采取积极的自救方式,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努力向岸边靠拢(边靠边呼救),靠岸越近获救机率越高。 总之,预防意识和预防自救能力必须在平时培养和训练,而在水中遇险之后,又必须建立在沉着、冷静、积极的基础上,运用合理、正确的自救手段和方法,达到自救或被救的目的。 特别注意:遇到有人溺水时,须运用最安全的方法,如能在岸上施救的,绝不下水去救;如能用器材去施救的,绝不要徒手去救。不论使用那一种方法,都要先要求做到自身的安全,才能谈到去救助他人,千万不要变成“人溺已溺”。 | |
总页数:1 第 1 页 | |
上一篇:水上芭蕾 下一篇:滑水运动 | |
【刷新页面】【加入收藏】【打印此文】 【关闭窗口】 |